薏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年关将至,又是一年腊八,关于腊八节的
TUhjnbcbe - 2025/2/15 18:06:00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民间百姓们一致认为过了腊八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那你知道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这点,有很多说法,我们一一看一下。

故事一

腊八节最早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根据佛教的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之前,曾经苦苦修炼很多年,导致自己“形销骨立”,于是他发现像自己现在这样做个“苦行僧”并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决定放弃。后来,遇到了一个牧民家的姑娘,给自己一碗“乳糜”,吃了之后自己体力恢复,坐在菩提树下,最终在十二月八日“成道”。十二月八日,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腊八。那么为了纪念这件事情,佛教的教徒每年都会在这天举办法会,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再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个寺院里也会这样做,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在清代文人李福的诗当中说过:“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之后,人们就叫这碗粥为“腊八粥”。

故事二这里有个“赤豆打鬼”的传说,说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他的三个儿子死后都变成了恶鬼,专门吓小孩。封建社会,人们对鬼神之说很相信。认为家里的孩子生病了,就是恶鬼作祟。后来得知这些恶鬼最害怕赤(红)豆,百姓们就在腊月初八这天用红小豆、赤小豆熬粥,就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

故事三这个说法和布衣皇帝朱元璋有关了,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狱里的时候,从老鼠洞里扒拉出了一些红豆、大米等七八种五谷杂粮,熬成了粥。恰巧当天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就把它称为“腊八粥”。后来他做了皇帝,就将那天定为腊八节,当天要喝腊八粥。

故事四这个说法和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长城,工人们常年不能回家。有一年腊月初八,工人们自发拿出了自己的五谷杂粮,熬成了粥。但最后还是没有熬过饥饿,死在了长城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长城的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都喝“腊八粥”。

故事五传说有年腊月初八的时候,岳飞的军队在抗金的时候来到了朱仙镇,夜里又饿又冷,当地的百姓们给岳飞的军队送了很多粥,饱餐后的岳军大胜而归。

由此我们能看出,关于腊八节和腊八粥的说法有很多,无论是哪一种,不变的都是想要纪念一个人,纪念一件事。

腊八节,为什么称之为“腊”呢?还有什么含义?

在汉代文献的记载中,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猎取百兽来祭祀祖先,另一个是在岁末举行大祭祀,来报答神明保佑。关于这点,在《说文解字》当中也说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所以,腊这个词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一种祭祀,先前,祭祀祖先的称为腊祭、祭祀百神的称为蜡祭,后来两者融合统称为“腊祭”。从南北朝时期开始,腊祭之日固定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腊八。所以,腊八节也称为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

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各地都有哪些习俗?

每年到了腊八节,有些人会下意识认为这是一种“北方节日”,在南方并没有那么多的节日氛围。真的是这样吗?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山东“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粳米等五谷杂粮熬成的。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

在陕西、甘肃地区,腊八粥熬好之后,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给亲友,然后再全家人吃。

老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很讲究,光是掺在白米当中的东西都不下20种。人们一般会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准备石材,半夜用微火炖,到第二天早上,腊八粥就熬好了。

在黑龙江哈尔滨,除了腊八粥,还吃“腊八蒜”的。

在江西,南昌人会认为“腊八”是过年的前奏,从这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年货,有“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的说法。而且这天在南昌人眼里还是个黄道吉日,经常会在这天举行定亲、婚嫁等风俗,叫做“腊八婚”。除此之外,在江西,腊八节还有一个特使的仪式,是“傩”,这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表演者一般要戴面具,办成金刚、方相等,持刀执钺,以逐除厉鬼、疫病,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

在广东,腊八节的氛围很淡,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惯有关。古代的岭南水乡尚未开发,当地人靠着捕鱼捞虾维生,不会耕种,压根就没有熬粥需要的豆类,所以他们不吃腊八粥。

在福建,尤其是福州的腊八粥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在粥上放个由几种果子做成的小狮子,叫做“果狮”,有避邪的寓意。

老话说,“腊八日子不用拣,大吉大利福寿锦。”腊八节这天,不光是祭祀的日子,团聚纪念的日子,更是过年的前奏。幸幸苦苦劳作一年,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腊八节这天喝上热乎乎的腊八粥。

马上就是腊八节了,你们家有没有准备腊八粥的食材呢?或者有什么好事要发生呢?你们当地的腊八节习俗又是怎样的呢?欢迎在我的文章下方留言分享,谢谢支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关将至,又是一年腊八,关于腊八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