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295个字告诉你,腊八节的来龙去脉,在 [复制链接]

1#
#龙菜贺新春#人们都说,进了腊月就是年,年到了各种和年相关的庆祝活动就开始了。腊八就是第一个年节的庆祝活动,他是原来是猎禽兽岁末祭奠先祖,庆祝丰收,感谢先祖和神灵的祭祀仪式。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因为佛祖释迦摩尼是这天成道,在成道前喝了一位牧羊女煮的粥,让身体如受甘霖,身体光悦。按这种说法,牧羊女是按净居神的指示,给是释迦摩尼送来的粥,才让他得道的,佛寺因此腊八煮粥,喝粥。腊八节又叫腊日祭,腊八祭,或者佛成道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日“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每年到了腊八节,北京很多寺院都会熬腊八粥给大家喝,选一个离自己近的地方喝一碗腊八粥,祈福一年健康,平安,财源广进。

自古流传,腊月初八那一天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证道的佛日。佛门弟子用豆、果、黍米熬粥供佛,就是喝了佛粥,可以上邀佛祖庇佑。中国民间喝腊八粥,始于汉武帝时期。到了盛唐,腊月初八称为腊八节,过腊八啜粥的风气曾盛极一时。清朝康(用)乾(隆)时期,天下承平已久,除了熬腊八粥供佛外。乾隆踵事增华,把熬腊八粥视为一个大典,每年都要指派近支王公大臣,在雍和宫监视熬粥,供佛之余,分送皇帝及各宫后妃去吃,名曰“尚膳”;并且要颁赐近支王公臣僚。说是吃了这种腊八粥,一年之内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熬制腊八粥的习俗,大江南北、黄河沿河各省好像都很普遍。不过北京许多够资格戴红顶子的官宦人家,因为要把自己熬的腊八粥进供,谁也不敢马虎。拿我喝过最考究的腊八粥粥料来说,共有糯米、小米、高粱米、黍米、薏米、玉米糁、大麦仁、红豆等八种。其中薏米要挑去中间米糠,红豆要洗成豆沙。粥里用的粥果,除了干百合、干莲子可以混入锅内同煮外,其他六种粥果,榛瓢、松子、杏仁、核桃、栗子去壳退翳、枣子除核,可跟红糖另放,喝粥时自取。熬粥的水要一次放足,不能再加。枣子剥下的枣皮用水煮开将豆沙稀释搅匀,如果放多少合适,要让粥成深藕粉色,喝起来,色香味俱佳。

怎么熬腊八粥

腊八粥的做法,各家和各地都不一样。我在家煮腊八粥,就翻一翻家里什么食材,根据食材的属性开始处理。

糯米,小米,红米,黄米,紫米,玉米糁,红豆,绿豆,黄豆洗干净,放到锅里泡一晚上。主打谷物类有啥算啥。桂圆,莲子,百合,红枣,枸杞,花生米,桂圆要去了壳,红枣去核,因为有比较浓郁的中药香气,不喜欢的可以不放,或者煮粥的时候少煮一会。桂圆,百合,莲子,花生,红枣洗一下,用清水泡一宿。松子仁,核桃仁,栗子仁,葡萄干之类的,煮粥的时候,直接放锅里煮就可以。

早晨把泡好的米和干果,除了葡萄干和枸杞等,一起上火煮,边煮边搅拌,煮到八分熟的时候,加入枸杞,葡萄干,冰糖继续煮成粘稠的粥就可以了。

腊八祈龙年:熬一锅腊八粥,感受岁月交替的滋味北京故宫周边宝藏餐厅北海公园里的宫廷菜老妈喜欢吃宫廷点心复刻国宴大师的葱油肉丁炸酱老爸连吃吃3碗面,葱香浓郁肉丁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